我有兩個選擇:一是改變一切,二是什么都不變。對我這樣的設計師來說,要改變自己極其敬仰的一個偶像的設計,是很困難、很痛苦的。我寧可從頭開始,從一張白紙開始,要比在自己崇拜的原始設計上再創作要容易得多。
我的選擇是一定要改變一切,但又要什么都不變。對設計師來說,這是一種偏執,工作中的固執,就是要徹頭徹尾的創作。我天天戴著J12,為了進一部理解Jacques Helleu的創作理念,我掃描了所有的原始設計圖、結構圖,以便能從中找出每一個細節的優勢和可能的缺陷。最后,我的“改變了一切,但什么都沒變”目標最終完成時,我改變了大約70%的原始部件的設計。
我要說明的是,在任何情況下,新的J12都不是“新款J12”,而是“J12的當代款”。
上設計了鐵軌式的刻度,Swiss Made也被移到其上,讓數字時標更加清晰,空間也不再局促。
指針:J12原始款的時針、分針的寬度不一致,我對這種不平衡的設計不是很理解,所以我采用了寬度一致的時、分針。
另外,指針上的熒光涂層也經過了改進。設計原始款時,受技術的限制,黑色陶瓷款的夜光指針是白色的。如今,黑色款的夜光指針上的涂層就是黑色的,白色款式的夜光指針上的涂層就是白色的。因為裝備新的機芯,而新的機芯稍微厚一些,我的感覺是如果表殼變得厚,會影響到視覺效果和佩戴效果。所以我們要通過設計解決這個問題。首先表殼中部邊緣比以前要薄,這是利用視覺效果,如果側面比較薄,就會感覺整個表都不厚。表背呈現出“盆地”的結構,當中是突起的帶有陶瓷外圈透視窗,和原始款的金屬表背大不相同。
另外,新的表背結構還解決了一個小問題:原始J12表背是金屬,放置手表時常常容易被金屬搭扣擦傷,而新款就不會了。
NICOLAS BEAU:新J12的表背面是一個最大的變化,這是為了適應新的機芯。我們在鐘表業也走過了三十年了,從1987年開始算的話,當時是Premiere,然后是表殼、表鏈、表扣的生產,再進一步到陶瓷、鑲嵌,最后進入高級制表領域。MONSIEUR是第一款自主機芯,然后有Calibre2、3。對那些J12的高級制表款式,都是批量很小的,只要找到專業人士、合適的創意和想法,小團隊的合作就可以完成。
但是,要工業化生產自主機芯就不是一回事了。要裝備數千件以上的產品,那就必須依靠合作伙伴,不然是無法完成的。但Chanel是一個獨立企業,所以要找一個獨立的、無法被集團收購的企業來合作。在這個前提要求下,能找到的企業很少。所以當2013年Tudor,屬于Hans Wilsdorf基金會,是獨立的企業,宣布要建立全新的機芯生產公司Kenissi時,我們就決定加入這個計劃。目標是ChanelKenissi可以在內部完成自己機芯的研發和生產。2016年,Kenissi開始生產機芯,同時也在完善Chanel機芯的結構、裝飾,這對Chanel很重要,意味著從此以后,Chanel就擁有一款穩定、可靠、牢固的自動機芯,是市場上最好的自動機芯之一,天文臺認證,五年質量保證,有停秒等。在內部測試中的表現非常好,沒有出現任何問題,而且價格也和ETA機芯基本持平。更重要的是,從此以后我們可以以此為基礎,加以改進和升級,改動結構也沒有限制。
所以,新機芯的應用也符合“改變了一切,但什么都沒變”的理念,所以對新的J12來說,從美學、技術和機芯都是如此。
以上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,有什么問題建議您到
手表維修中心咨詢。